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2024年第39期

发布时间:2024-11-29 信息来源:《秘书工作》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此文来源于《秘书工作》,是《秘书工作》万千好文中的一篇。对于党办干部而言,《秘书工作》是做好“三服务”工作不可或缺的思想宝库、专业指南。从文电办理到文稿写作,从会议服务到后勤保障,从身心健康到做人做事,我们都可以从《秘书工作》中受到启迪、找到方法、得到力量。希望大家在工作之余多读《秘书工作》,在全办掀起新一轮学业务、优服务的高潮,进一步提升服务决策、服务发展、服务落实的能力水平。

好文稿从何而来

邓传淮

目前,机关文稿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一是长,不简洁。二是虚,不实在。三是旧,不新颖。四是乱,不清晰。五是平,不生动。

好文稿是怎么出来的呢?笔者体会,离不开“学、想、练、改、悟”这五个字。

好文稿是学出来的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写好文稿,首先需要在学习上下苦功夫。

研读权威材料。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应弄懂吃透自己负责的工作,上至中央精神,下至一线情况,都了然于胸,能用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学习。每接到一项起草任务,都要及时把相关中央文件、领导讲话、指示批示等都找出来学习,边学边思边用。有针对性地学习,可以快速了解这项工作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和相关精神,更好地把握文稿内容的重点和风格。

注重学习经典范文。举凡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党建、思政、干部、人才等领域的经典范文都应找来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多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不断积累、提升文学素养。

向身边人学习、向基层学习。要有一颗虚心好学的心。见到一篇好的文稿,可以及时找到主要起草者,沟通请教。写好文稿,还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多深入基层,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接地气、察实情、有见解。

好文稿是想出来的

想明白了才能写清楚。写不清楚,往往是还没有想明白的缘故。

想明白文稿的场合定位。文稿是什么类型?是讲话、报告、演讲、发言?是对上还是对下?对上是汇报,对下就是讲话、指示;对上须简洁明了,对下可适当发挥。在什么场合讲?工作会议、论坛发言、活动开闭幕式致辞,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外事场合等,对文稿的要求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谁来讲?不同层级的人讲,高度、厚度、角度和口气等,都是不一样的。给谁讲?面对不同群体,讲话的侧重点和讲法要有区别。要善于想象,要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想明白文稿的框架结构。思考文稿框架结构的过程,就是在整理思路、让条理越来越清晰的过程。一篇文稿大体包含五方面内容,即“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是什么,即对话题的定性,对主题的定位。为什么,是讲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要点到为止、精准到位。干什么、怎么干是密不可分的,是讲思路、举措、方法,就像“过河”与“船和桥”。干什么,是目标任务,一篇文稿、一份文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想明白、写清楚。怎么干,是实现目标任务的路径,采取什么措施要写明白。谁来干,就是责任怎么落实,包括队伍、职责、分工、合力等。

想明白文稿的各级标题。好的标题是贴切的、醒目的、生动的、简洁的。标题要有特色,避免似曾相识。标题要朴实、自然、大气,防止牵强附会的“标题党”。每一级标题都需要用心琢磨,标题的层次也不宜过多,否则难免会出现交叉重叠、大小不一、以小包大、不严丝合缝等问题。

好文稿是练出来的

提升文稿水平要多积累、多训练、多交流,道理很浅显,关键在于有没有付诸行动,能不能持之以恒。

勇敢地承担每一项文稿起草任务。从事文稿工作,难免会遇到陌生的领域,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时候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是惧怕心理,害怕写、排斥写,到最后,还得硬着头皮写。所以,工作中接到文稿起草任务,不必紧张、不要纠结,应放松下来、坦然接受,写作中认真对待,力求做到自己满意。文无大小,珍惜每一次文稿写作的机会。一次次练笔,最终必能渐入佳境、得心应手。

把自己当成最后一关。一篇文稿,用心与否、尽力与否,一看便知。写文稿,要树立“干好每一件正在干的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无论在哪个岗位,我就是最后一关”的严谨态度。只要尽全力就没有遗憾,即使水平达不到要求,也会得到理解和肯定的。

注意收集和利用素材。“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文稿写得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上的材料丰富,经典的、重要的材料随身带,工作中随时可用。一个丰富的资料库,是很好的工作基础、工作助手,查找起来很方便,特别是面对紧急任务,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收集资料既要系统完整,又要分门别类。

好文稿是改出来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叶圣陶认为:“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

一篇文稿,有时候写着写着会深陷其中、受到束缚,很明显的问题就是看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放一放,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进行审视。再回头看,文中的许多毛病就会自己跳出来——有的逻辑混乱、有的语句不顺、有的用词不当等。要把引文和数据核对清楚,把必须补充的内容补充进去,数据、案例要用最新的。要特别留心有没有硬伤,称谓、姓名、落款、标点等是否有差错,防止跟着感觉走,避免低级错误。特别重要的稿子,要尽量多让几个人过目。

让别人改稿子,给别人改稿子,都需要胸怀、境界。别人帮助改稿子,是付出劳动和智慧的,一定要诚恳对待、虚心接受。改别人的稿子,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轻易说否定的话,不要说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意见,比如高度不够、深度不够、力度不够等,而要谈具体改什么、怎么改。跟着领导改稿子,学习领导改过的稿子,是提升文稿水平的捷径。

好文稿是悟出来的

古人说,学必悟,悟而生慧。悟通了,触类旁通,一通百通。善悟是提高文稿写作水平的关键。悟是思想的反映,是起草者思想高度、深度、广度的集中体现。悟的形式很多,头脑风暴、灵光一闪、茅塞顿开是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也是悟。同样的学历、同样的训练、同样的工作经历,有些人的写作水平只能停留在较低层面,有的人却能逐步上升到较高的境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不能悟出“道道”。悟,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琢磨相互之间的关系,多横向纵向比较分析相同和差异处,真正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想、练、改、悟”这五个字,既是写文稿的秘诀,也是做人的道理。唯有多学、多想、多练、多改、多悟,才能识大体、知大局、明大义、懂得失,写出来的文稿才能有境界、有气韵、有真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