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2019年第13期

发布时间:2019-04-03 信息来源:市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莫把“糟粕”当“精华”

                       ——也谈佛祖如来的“领导艺术”

保密法规宣传科  龙传福


前些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说,《西游记》中,佛祖如来这个人物,不仅神通广大,而且领导艺术“精妙无比”。精妙在何处?根据这篇文章的观点,我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是“善择时机”之妙。如来早知道孙悟空正在大闹天宫,也知道玉皇大帝的天兵天将不是悟空的对手,本可在悟空刚刚开始撒泼的时候就出手制止,但他偏要等到事情闹得难以收拾的时候才“适时”出手(见《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这样一来,虽然天宫“垮”了,天将“折”了,猴儿“栽”了,但如来的脸是大大“露”了,这不就是“精妙”吗?

二是“巧打太极”之妙。青牛精本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因看管不严,跑到人间作恶。悟空斗不过他,只好求助于如来。如来心知肚明,却不点破,煞有介事地委派十八罗汉拿着毫无用处的“金丹砂”去降妖。大败之后,他预先安排的两个心腹才悄悄对悟空交了实底:“金丹砂”是不管用的,你还是去找太上老君吧。这样,就把“皮球”又巧妙地踢给了悟空(见《西游记》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 。如此一来,如来既没有与太上老君——一个同级干部结下“梁子”,又没有失去悟空——一个还算忠心的下属的拥戴,这不就是“精妙”吗?

三是“自圆其说”之妙。当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后,如来手下两个看管经书的小官却无耻地向他们索贿,索贿不成,居然只给唐僧师徒一些无字经书。当悟空向如来举报时,如来竟然这样回答:“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痴迷不悟,只可以此传耳。”(见《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如来虽然“理太偏”,但是舌头一点也不打结。如此袒护、示好于手下,他们对如来自然更加感恩戴德、死心卖命,其“群众基础”自会更加牢固。同时,手下敛到了财,自然也不会忘记自己,一石数鸟,这不就是“精妙”吗?

读过文章,联想现实,身边也有相似的身影。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人总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某件事情,做不做,怎么做,何时参与做,都要精心计算,总要找到最有利于个人利益的时机才出手。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人善于“打太极”。遇到急事、难事、险事,哪怕是份内之事、应尽之责,他们也决不会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而是虚与委蛇,敷衍塞责。就算使劲,也总是把劲使在表面功夫上。这样,无论事态最终恶化到什么程度,“追责”是万万追不到他们身上的。有时候,我们还会发现,有人善于“自圆其说”。“公来说公理,婆来说婆理”,稻草也能忽悠成金条,同样,金条也能贬斥成稻草。而且惯于划分亲疏,甚至营造“圈子”。适用政策之前,先看远近亲疏、圈内圈外。对自己人、对“圈”外人,标准、口径大相径庭。“说你对你就对,不对也对;说你不对你就不对,对也不对”。

不可否认,如来贵为佛祖,确有非凡的领导艺术,如循循善诱、赏罚有度、平易近人等等。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深入挖掘、认真学习,必将大有获益。但是,以上三种看似“高明”“精妙”的“领导艺术”,却恰恰是我们应当深入分析、辩证看待的。

“善择时机”不是精华是糟粕。同事之间在工作上自应该各展其长,互帮互助,所谓“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如果彼此冷眼相看,甚至明争暗斗,工作效率和工作实绩怎么保证?“相互拆台”必然“一起垮台”。况且,以集体利益的损失和同事的失误来衬托自己的才干,把戏一旦揭穿,又何以在集体中立足?“巧打太极” 不是精华是糟粕。对一名领导者而言,职位、权力与责任三位一体,拥有一份权,当履一份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占有一份职权,却不为群众办事、解难,是会被贴上“尸位素餐”标签的。“自圆其说” 不是精华是糟粕。罔顾事实道理,糊弄群众和组织,甚至无视、玩弄党纪国法者,可能得意于一时,但决不可能横行于一世。“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一言以蔽之,这些看似精妙的“领导艺术”,不过是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对于施用对象,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施用者本人,可能得利于一时,但必然贻害于长远。

说实话,作为一名《西游记》的老读者、常读者,如来这一人物形象在我心中,原是光辉万丈、完美无缺的。但是自从细读了书中这几处相关文字后,他的形象在我心中立马大打折扣。对作者吴承恩而言,这也许算得上是一种文学写作上的成功,因为他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看似高不可攀实则也食人间烟火的人物形象。但是,对包括天真的我在内的众多读者而言,则不免带来一种偶像完美形象瞬间破灭的巨大心理失落。

总之,对如来的这几点“领导艺术”,我们不仅不可效仿,还要反其道而行之:改“善择时机”为“尽力而为”,改“巧打太极”为“攻坚克难”,改“自圆自说”为“坚持原则”。

把团队以及广大群众的意愿需求看得重一点,把个人以及身边少数人的利益得失看得轻一点,这样的领导艺术才是积极的、健康的、真正值得推崇的领导艺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