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2019年第24期

发布时间:2019-06-28 信息来源:市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块菜地给我的启示

纪检监察组吴怡

前不久,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党性教育,在延安的五天时间,通过老师生动的现场教学,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实地参观、到梁家河等地现场感受,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解了延安精神。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

在杨家岭,讲解员现场带领我们来到一块菜地边,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当年发生在这块菜地上的一个真实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向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扫荡”,国民政府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包围封锁了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在那段时期,延安“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的程度,物质极度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的热潮。在杨家岭,毛主席亲自开垦耕种了一片菜地种上各种蔬菜,除自给自足外还用自产的蔬菜招待各方客人。

1940年,爱国华侨陈嘉庚辗转来到延安,毛主席做了四个菜:豆角、青椒、西红柿和一只鸡,在自家窑洞外的露天小方桌上招待他。在饭桌上,毛主席笑对陈嘉庚说:“前三样都是我自己种的。至于那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家有客人,悄悄宰了送给我的。”陈嘉庚看了看饭菜,想起不久前在重庆,国民政府蒋介石花800银元宴请他,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想起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他实在难以下咽。与蒋介石在重庆摆下的山珍海味相比,毛主席请陈嘉庚的这顿饭是再简单不过的家常饭了,但爱国华侨陈嘉庚吃着这简单的饭菜,看着主席居住的破旧窑洞,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他从这餐饭中看到了这个穷山沟里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共产党人的质朴廉洁;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的关系。看到了边区军民饱满向上的精神面貌。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看到了共产党得人心、得天下的历史必然。

时间的长河已经淌过了70多年,当我们站在这块红色土地,站在70多年前,毛主席亲手耕耘的菜地边,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也得到这样的启示:在那艰苦岁月,我们的党我们的领袖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腐朽的国民政府,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要将党在延安时期形成发展的好作风好传统传承发扬下去。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清正廉洁的作风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干部永葆政治本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