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2019年第29期

发布时间:2019-08-04 信息来源:市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浅谈如何自愈

市委督查室何海

电影《天气预报员》中有一句台词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容易失控,有的人受挫后甚至出现“断崖式崩溃”。茅盾先生在《青年苦闷的分析》中写到,社会现实和内心追求的矛盾在当代人身上有着显著而持续的体现,人们意识到这种苦闷的存在,但不同于积极寻求苦闷的解决方法,更多人选择了在现实和社会洪流下躺平,随波逐流甘于现状。其实,生活就是泥沙俱下,鲜花和荆棘并存,谁都不可能只享受人生的美好,而不遭受人生的打击。只不过强者学会舔舐伤口,不断自愈。我们应当努力做一名强者,学会如何自愈。

养静气,少一点抱怨。抱怨,是未成熟成年人的哭闹。生活中,不乏有遇事急躁习惯于抱怨发牢骚的人,男人抱怨工作忙、薪水低,女人抱怨丈夫不体贴、婆婆小性子……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乡亲们起初特意过来听听祥林嫂的悲惨故事,但渐渐又开始厌烦。可见,抱怨是一种负能量,并不能帮助解决多少问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可见,遇事应从容淡定。《菜根谭》里有句话世人皆知:“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古人认为,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平和处事,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名木匠华丽转身为一名作画的巨匠?齐白石回答:“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涵养静气便是不断调整心态的过程,心静自然豁达,自然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名利得失。

强胆气,少一点逃避。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日本有接近100万年轻人,因为受到落榜、失恋、失业等挫折,选择从社会中“隐形”,成为“蛰居族”。他们足不出户,切断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全部社会交往,有人甚至死后几个月才被发现。在中国,“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这句丧到极致的话也曾广为流传,有些人一句“我不行”便坦然地安于现状浑浑噩噩,遭人指责时还给自己戴上一顶“清静无为”的高帽。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逃避,终究是懦夫的表现,只能欺骗自己一时。所谓英雄虎胆,做人,应该有一点胆气,要勇于直面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李宁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吊环比赛中失利退役后,没有选择任教或做官的“一般套路”,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壮起胆子“从头再来”,最终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创造了“一切皆有可能”的奇迹。“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而这个“反弹力”,就是直面难题的胆气。

增底气,少一点依赖。依赖心理人人都有,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如果形成习惯,则十分危险。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叫懒人吃饼,虽然故事情节夸张,但也折射出一个道理,便是依赖性容易使我们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一旦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便容易“眼睁睁地被饿死”。如何去克服依赖性?我认为就是要不断增强我们的底气。底气从而何来?习近平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引用了庄子的一句话:“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以此嘱咐广大师生注重知识储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底气来自于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巴西“花中之冠”火红花,在最初的八个月里,只有拇指般大小,但一到十月,火红花的枝叶花冠一天能扩展3米,仅几天的时间,一株火红花便能覆盖一亩地。原来,它并不是停止生长,而是在悄悄地向下发展根系。在“爆发”前,一株花的根系几乎比得上一颗参天大树,当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火红花便会一鸣惊人。人生也要像火红花一样,耐住性子,打牢自己的根基,通过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积蓄力量,增强干事创业的底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