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2019年第32期

发布时间:2019-08-23 信息来源:市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如玉人生

台湾事务科冯琪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今年的7月,利用假期,我带着妻子和女儿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简单的攻略后,一行三人驾车驶入了柴达木茫茫大戈壁。

大漠苍凉,穷目光之极,皆为天地鬼斧之造化,让三个初来此的旅人流露出兴奋与激动。

一天清晨,我们从大柴旦出发,前往甘肃敦煌,途径一片无人的戈壁滩。

在晨光的照耀下,戈壁滩泛着淡淡的金色;远处阿尔金山雪白的山峰层澜起伏,映衬着蔚蓝的天空,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丝梦幻和神秘。

在晨光中,远处两个寻觅的人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这里是柴达木盆地的东北缘,大柴旦行委至敦煌市的交通线贯穿于此,这里也是著名的柴达木玉的主产区,之前也听说过有人在戈壁滩上寻玉,两人的举动吸引了我们,出于好奇,我们驾车来到他们面前。

这两人是本地海西蒙古族的居民,年老的叫格根,年轻的叫巴音,是一对父子,非常健谈。两人经常来这片戈壁滩寻找玉石,却并非为了售卖,仅仅是出于对玉石的喜爱。戈壁的玉石相对更好寻获,因为他们外表风化严重,在阳光的照射下,内部玉料的反光和折射更容易让人们发现。

我们一家三口也加入到寻觅的队伍,通过交谈,和这对父子慢慢熟络起来。

“你看这块石头,”格根拾起一块泛着温润色泽的黄色块石,轻轻拂去表面的尘土,慢悠悠地道:“别看它形状不好杂质多,但是如果给名家打磨雕刻,可以价值连城。”他拿起石头对着阳光看了看,然后转身递给了我。

“就和人一样。”

老人看着正在和妻子嬉闹的女儿,露出慈爱的笑容,在微微有些清冷的戈壁上缓缓而行,看着他的背影,这让我更加觉得这对父子并非在寻玉,而是在寻心。

从巴音的口中得知,父子俩是临近冷湖行委的居民,儿子巴音和媳妇在镇上经营一家旅社和一家餐馆,经济条件优越,两人经常来戈壁滩寻觅一些玉料原石,拿回家自己打磨,摆放在旅社,供自己和南来北往的游客们欣赏、把玩。

老人格根是一名退休的老石油工人,是位老党员,曾经在石油管理局工作,地质经验丰富,也许是受长期把玩玉石的影响,老人说话总是流露出一种内敛温润的感觉。

“我家以前就是在这里放牧的牧民,也没读过书,后来开发柴达木,我报了名,参加了招工,就跟着打石油去了。”老人的思绪回到那个热情迸发的年代,深邃的眼眸泛过一丝涟漪。“那时候什么也不懂,大家都笑我,我自己也觉得好笑。没办法,只有自己一边跟着工作一边学习,最后还算是对得住这份事业了。现在虽然退休了,我还经常回到冷湖油田给那些新来的小伙子上课呢。”说到这里,老人咧开嘴露出自信的笑容。

儿子巴音告诉我们,老人从一名没上过学的牧民成长为一名油田专业技术骨干,吃过不少苦。从小,老人就这样教育他和弟弟,做人如玉,不经打磨,无以成大器,这也成为了老人一家子的家训。

我看着手上这一块块泛着不同色泽的石头,虽然形状各异,或美或丑,或遍布斑驳,或光洁如霞,但经过细细打磨,或许真有价值连城的一日。

不欺天地,去伪存真。

人生如玉,玉如人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