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2019年第46期
迈向世界的城——常德
市专用通信局丁恒
十年前,那是我第一次来到常德,匆匆一别,那时的常德着实没有给我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只记得那时的高楼还很少,道路还有些颠簸和拥挤,各处的河流还是臭水沟的样子,几乎没有什么地方是值得驻足游玩的。回首已是十年,我从一个文弱的高中生成长为一名人民公仆,同时我也成为一位阳光奶爸,现在全家人都定居在常德。从常德的一个过客变成了常德发展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完全是因为被常德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所吸引。“桃花源里的城市”,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之大变局。
一、交通便利的家,拥有的不仅仅是繁华
十年前,我是乘坐绿皮火车从石门来到常德的,虽然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但因为需要错车,所以走走停停两个多小时才到常德。那时候石门到常德没有直达的高速公路,而县道、乡道又是坑坑洼洼,颠簸得厉害,晕车是常有的事,所以,貌似那时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绿皮火车了。城市间的交通不便是我那时很少来常德的原因之一,而市城区内干道破烂不堪、交通拥堵、人车混流又让我对这个城市再次“失望”,真应了那句话,“汽车跳,常德到”。
对一座城市来说,便捷、通畅的交通能够有效地缩短城市与城市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为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为此,常德的“三改四化”应运而生。作为“三改四化”的第一战役,“路改”一炮打响,响彻大江南北。仅仅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常德城区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了“白改黑”。改造后不仅道路更加美观、畅通,而且还能大大降低车辆行驶产生的灰尘,对市民的出行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路改”的脚步不仅仅只停留在市城区内。为了加强常德市区域内各区县(市)之间的联系,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优化经济产业布局,带动和促进全市县域经济发展,2014年沅澧快速干线提上建设日程,这是联系常德市沅水和澧水流域的公路干线,贯穿九个区县(市),在常德市区域内形成了“四纵四横”快速道路网络,并且全部都是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自此,从常德到石门自驾也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且,当沅澧快速干线全部建成通车后,市与县将真正实现“一小时通勤圈”。
为了加强与外界沟通,打开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常德更是加快了推进高速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建设。随着东常、常安高速建成通车,目前,以市城区为中心的八十公里高速环线完全形成。同时,安慈、宜张、益常高速加快推进,有望在2021年形成“一环六射”“一横一纵一复线”的高速公路网。沅水浦市至常德航道、淞虎航道安乡至茅草街整治基本完成,沅水常德至鲇鱼口整治正着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德山、津市、桃源、汉寿等港区码头加快推进,正构筑起常德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同时,黔张常铁路铺轨工程抓紧实施,常益长高铁建设及襄常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东西”“南北”高铁大动脉在常德“十字”交汇格局正在形成。此外,常德市不断优化区域航空航线布局,已开通17条航线,各项运输架次、旅客吞吐量等指标均保持在60%以上高速增长率。
二、祥和的城市,存放着无处安放的灵魂
经历过石门县城的山高路远,领略过广州都市的喧嚣繁华。大学毕业后,我没有被大都市的繁华和机会所吸引,虽然我很欣赏那里的繁华,但在那里总找不到归属感,思索之后,我还是决定回到了家乡。来常德之前,我有想过在长沙定居、石门县城定居,但从来没有想过会在常德市区定居。常德一直给我的印象就是比石门县城稍微大一点、好一点,而比长沙又要差很多,根本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大展拳脚的地方。但来到常德之后才发现,常德的发展速度和宜居性远超我的想象。
依然是“三改四化”,除了“路改”的昂首向前,还有棚户区改造的持续发力,万达、恒大、碧桂园、保利等著名地产公司因常德优厚政策的吸引而强势入驻,配套而起的商圈也接踵而至,目前己建成万达广场、友阿国际、欢乐城、老西门、大小河街、德国风情街等商业中心,与步行街、桥南市场等老一批商圈互为补充,各自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使命,使得常德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娱乐消费活动也更加多元化。
常德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在商业上的发展,而且还体现在环境优化上的用心打磨。近几年,常德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柳叶湖、穿紫河、阳明湖、新河渠等一批内河水系治理效果显著,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城市的“绿腰带”。同时,常德作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将海绵城市的成功建设经验推介到了全国甚至全球,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和效仿。同时,常德的城市街道、楼堂馆所井然有序,干净整洁,大大小小的各式公园圈地而起,使得常德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称号。
三、崛起的产业,寄托着常德未来的梦
众所周知,常德的烟草产业是我市规模最大、链条最全、贡献最多、带动最强的支柱产业,是常德的经济脊梁,正所谓“一支烟造就了一座城”。这不禁让人反思,常德除了烟草,还有什么?我就曾一度认为,如果常德没有了烟草,常德的经济发展水平将会严重落后于其他市州。但随着“开放强势、产业立市”的一声号响,常德中小企业步入产业发展快车道,产业层次逐渐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产业格局由“相对单一”转为“多点支撑”。比如,农业方面有金健米业、大湖股份、德人牧业、湘佳牧业、武陵酒等一大批农业品牌;现代产业有中联重科、中车、三一重工、复星医药、恒安集团、粤港模科等几大主导产业;还有桃花源、大小河街、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产业作为强力支撑。有如此多的产业共同发展,考虑到常德强劲的经济增涨速度,现在看来,即使常德没有烟草,常德的经济总量将依然能够名列前茅。
目前,“开放强势、产业立市”战略还只是开端,围绕这一战略,常德正在下大功夫、花大力气。首先,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以前的许多产业来常德没“门子”,发展没“路子”,绝大多数产业的到来都是“死路一条”,而现在通过简化办事程序、搭建发展平台、减少行政税收、用好政策清单等手段,提供长期的保姆式服务,真正做到了“企业只管内部事,外部事务政府管”的良好态势;其次,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我们的父辈从农村出来基本都是往北上广深发展,很少有留在常德本地发展的,而近几年,随着常德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出台的各项人才引进优厚政策,我们年轻一代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返乡潮”,一大批年轻人陆续从沿海发达城市回到常德干事创业。
常德这几年的新发展新进步,主要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团结进取,归功于常德历届领导和同志们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600多万常德人民的艰苦奋斗。一座省域副中心城市将崛起,那一刻,600多万常德市民的生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和提升空间。
无论是留住高端人才,还是吸引优质项目;无论是聚焦发展要素,还是盘活城市经济,都需要有完备的城市配套。交通便利和政策支持为人才的引进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能,而高品质的都市生活和宜居的生态环境更是为常德这座三线城市增添了不少魅力,有动能的驱动和魅力的吸引,常德这座“桃花源里的城市”将继续发光发热,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