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2025年第9期
春寒冷雨产业路 登高踏浪写新篇
——津市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督查室 谭志超
春寒料峭,细雨如丝。市委办、市委保密办处级中心组暨全员政治理论学习参观考察津市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大巴车,冒雨行驶在前往产业园区的路上。车窗外这条风雨交织的产业园区路,何尝不是津市多年来筚路蓝缕的产业发展之路。在资源、交通、人才等均无优势的情况下,一座曾经的码头商埠摇身一变,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闯出了众多的“亚洲之最”“全国领先”。从实地参观企业车间到聆听“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专题讲座,作为一名刚加入党办大家庭的新兵,这场理论与实践交织的学习之旅,既让我感受到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强劲脉搏,也让我对新时代党办干部的使命担当有了更深体会。具体可以用三句话概括。
第一句话:登高望远才能行稳致远。“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一方面,要“登高”,主动提高科学素养和经济工作能力。党办作为党委的参谋中枢机关,其核心职能决定了党办干部必须“知科技”“懂经济”。特别是在打造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新饭碗”上,党办干部要具备“转化”能力,既要能把院士专家的专业术语转化为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又要能把企业院所的痛点难点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更好发挥服务中心大局的作用。这是一场安静的“自我修炼”,没有招商现场的热火朝天,却需要青灯黄卷的伏案钻研和沾泥带土的基层奔走。另一方面,更要“望远”,始终坚持开放理念和长远思维。开放发展的基因,早在“北有沙市、南有津市”的辉煌年代便开始在津市的血脉里根植流淌。上世纪70年代,这座洞庭湖畔的工商业重镇曾以纺织、食品、化工等重要产业闻名中南,斑马蚊香、麦穗味精等品牌更是驰名全国。面对新风口、新赛道,津市没有满足于守着传统产业这份“家底”,没有沉浸于“老工业城市”的往日荣光,而是以“二次创业”的魄力转型发展、破茧重生。从建成“津品”出海通道,到深耕飞地孵化模式,津市以“跳出县域、放眼全球”的姿态从困境中奋起,迈向新辉煌。这启示我们,应当跳出“事务主义”陷阱,始终激荡开放胸襟、坚持长期主义,在大格局、大视野中找准发展赛道,勇敢闯、大胆创、踏实干,以思维破冰引领行动突围。
第二句话:搏击浪头才能勇立潮头。“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倚澧水而生的津市,骨子里就深谙“水性”,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着弄潮儿的角色。这座人口仅二十多万人的内陆小城为何总是能向“新”而行、随“新”而动?一是靠“弄潮”的胆识魄力。从率先成立县级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到与中南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打造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从搭建生物制造(深圳)科创平台,到与院士合作在岳麓山实验室建设生物制造研究院,都展现出津市在科创领域“敢于吃螃蟹、敢闯无人区”的胆魄。敢于主动踏出舒适圈的津市,将步伐迈向了人才和创新的聚集地,以县域之躯在长沙、深圳的科创浪潮中乘浪前行。二是靠“劈波”的专注定力。津市始终坚持“走好自己的路”,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短视思维,不随波逐流,不“内卷式”招商,精准招引培育企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将酶制剂这颗种子,育成一株树苗,再繁衍为产业森林。三是靠“逐浪”的坚韧毅力。创新创业之路充满荆棘与坎坷,须永葆“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精神。上世纪末,津市酶制剂行业因水运式微、体制不活、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而陷入困境。津市没有坐等政策扶持,而是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毅力,推动酶制剂厂整体改制组建鸿鹰生物,一举扭转危机、逆势而起。这启示我们,“二次创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时代使命,要坚决抵制“安于现状、乐于享受”的陈腐思想,敢以弄潮的魄力、劈波的定力、逐浪的毅力,用青春笔墨绘就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第三句话: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站在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中控大厅,看着屏幕上跃动的数字,我意识到每一项成果的实现,都离不开津市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企业的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联想到我作为督查战线的新兵,岗位职责是抓执行、促落实,对“脚踏实地”便有了更深感悟。第一,要把平凡当作非凡。我对督查工作的初始印象,是威风凛凛的带刀侍卫,是手握尚方宝剑的公正判官,是武功高强的查案高手。经过深入学习后,我才了解到真正的督促检查其实是一项平凡的工作,跟绝大多数办公室工作一样,接听电话、撰写材料、校核文件等构成了平平无奇的日常。但平凡背后也蕴藏着非凡的力量,督促检查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是引领工作方向、推动工作落实的指挥棒。因此在督查岗位上,既要在平凡中看见非凡,又要时刻牢记少一分威风多一分低调,尊重事实、深入群众,外练武功、内修文笔。第二,要把压力当作动力。压力来自限时办结,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压力来自较真碰硬,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督到关键、摸准实情,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压力来自肩挑重任,要找准堵点、不避难点,面对面听取基层意见,实打实推动问题解决,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但压力并非洪水猛兽,要将压力转换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做好工作的信念、做成工作的回馈。第三,要把职业当作事业。我的理解,成为工人只是获得一份职业,成为匠人才叫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年轻干部,不应当纠结于简历栏上那几行字漂不漂亮,而是应当扪心自问,工作经历的背后有没有对当下负责、对后世负责,这是不是自己选择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登高踏浪,可越山海。归来时雨势渐歇,车窗外朦胧的雨幕一扫而空,内心顿时涌起喜悦之情。这趟学习之旅于我而言,既是一场思想洗礼,更是一次行动号令。作为党办新人,我将怀着“空杯心态”再出发,在“登高望远”中增强本领,在“搏击浪头”中磨炼心性,在“脚踏实地”中砥砺作风,着力提升“三服务”水平,用热情和汗水为市委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