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2025年第20期

发布时间:2025-08-22 信息来源:市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钓鱼的感悟

督查室  刘钊

我爱吃鱼,更喜欢钓鱼。闲暇之余,寻一方碧水,觅一处幽静,结一友同行,执一根钓竿,享受钓鱼的乐趣。

清晨的湖畔总浮动着某种禅意,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雾霭,钓鱼人甩出的银线在空中划出抛物线,那不仅是鱼钩入水的轨迹,更像是对生命本质的温柔叩问。千百年来,从姜太公直钩钓鱼到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沉思,钓鱼这项看似简单的活动,始终承载着超越生存需求的精神隐喻。

等待的修行

鱼漂在水面划出的同心圆,是时间最诚实的刻度。现代人习惯用秒计算外卖送达时间,用分钟衡量短视频价值,而钓鱼人却要学习以小时为单位体味“无所得”的丰盈。诗人柳宗元在“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图景里,早已参透等待本身就是目的。当都市人焦虑地刷新手机屏幕时,湖畔那位凝视涟漪的钓鱼人,正用静止的姿势演绎着《庄子》中“坐忘”的境界——等待不是时间的损耗,而是让生命恢复本来节奏的必需仪式。

浮标突然下沉的瞬间,往往发生在思想漫游至九霄云外之时。这种“意外收获”的辩证法,恰似苏轼《定风波》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顿悟。钓鱼教会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总在刻意追求时隐匿,却在心灵松绑时不期而至。

得失的平衡

收竿时的用力是门精微的艺术。拽得太急,鱼线崩断;放得太松,猎物逃脱。这种需要神经末梢的微妙把控,恰是处理现实矛盾的绝佳隐喻,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钓鱼人都懂得,有时主动放长线,反而能钓起更大的收获。当大鱼挣扎着将钓竿弯成满弓,那一刻的博弈与妥协,俨然就是职场谈判或婚姻关系的具象化演绎。

更深刻的启示在于“取舍”。有经验的钓鱼人会主动剪断缠住水草的钓线,这种壮士断腕的决断,映照着人生路上“舍得”的智慧。当夕阳把钓桶里的鱼影拉长,选择将鱼苗放归的动作里,藏着对可持续幸福的朴素理解——就像我们终要学会,不是所有心动都该占为己有。

静观的觉醒

水面是天然的冥想镜。当注意力聚焦于浮漂细微的震颤,外在世界的噪音会逐渐淡出听觉范围。这种专注产生的“心流”状态,心理学中称之为“最优体验”。不同于电子设备制造的虚假沉浸,钓鱼提供的是一种与万物频率共振的真实存在感。王维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中,记录的正是这种物我两忘的体验。

现代医学已证实,钓鱼时α脑波的增强能有效缓解焦虑,但更珍贵的或许是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觉醒时刻。看蜻蜓停在竿梢,突然理解庄周梦蝶的寓言;观水纹相互吞噬,顿悟人际关系的微妙法则。当都市人花钱购买正念课程时,钓鱼者早已在潋滟波光中修完了宇宙授予的哲学学分。

当暮色中收竿而归,桶里是否有鱼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被湖水洗净的思绪,以及终于学会像鱼那样,在生活暗流中保持平衡的身体记忆。或许人生的终极收获,就藏在这看似无用的等待里——就像溪流终将明白,它奔赴大海的意义,不在终点,而在每一道转弯时映照的星光。


推荐理由:在信息过载的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需要培养一种如“垂钓”般静心安顿的能力——无论是研磨咖啡、修剪花木,还是临帖习字,都能在这些具体而微的日常实践中,悄然体悟生命的哲学。希望困于KPI之中的职场人,能学会“无所得”反而更丰盈的智慧;沉迷即时满足的年轻人,可领略延迟奖赏所带来的深远美学;寻求精神减压的现代人,则能够从自然荒野之中获得心理的疗愈。愿我们在这个处处急流险滩的时代,依然保持内在的从容与平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