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2022年第13期

发布时间:2022-04-08 信息来源:市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采  笋

薛安团

老家周边是大片大片的竹林。清明前后,是采挖春笋的最佳时节。连绵的春雨,将竹林洗得青翠欲滴。山中的泥土,经过雨水的浸泡,也变得松软如发糕。春雷在山间炸响,将沉睡的山林唤醒。一株株新鲜的竹笋,陆续从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头来。采挖春笋,除了需要点气力外,就没有什么难度了——它们不躲不藏,就站在那里等着人来挖。破土的竹笋经风一吹,笋衣便会迅速由鹅黄转成棕黑。对于父亲来说,这样的笋太老,是不符合采挖标准的,他只采挖前一天晚上萌发而没有破土的新笋。

采挖下来的春笋要及时处理,不然也会变老。母亲熟练地剥去笋衣,去除笋节,洗净切成大块,经沸水焯去涩味后,逆着纹路切成薄片,再与肥瘦相间的猪肉一起炖煮。肥腻的油脂与清爽的笋片充分融合后所散发出的香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岁月里带给我们最深的慰藉,这也成为我对故乡春日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对于一时吃不完的春笋,父亲也有绝妙的办法。将煮熟后的笋块装入网袋,扎紧袋口,上面压上石块等重物。笋中的水分受到挤压,便会顺着网洞流出。待天气晴好,母亲便将笋从袋中取出,置于阳光下暴晒成笋干。这样晒成的笋干,形似牛角,色如琥珀,是极为惹人喜爱的。待到冬天来临,母亲将笋干置于沸水中浸泡变软后切成细条,与鸡汤同煮或与猪肉同炒,辅之以尖椒、蒜叶,让我们在菜色贫乏的冬天,也能品尝到春的味道。

除了春笋,竹林还给人们奉献另外一种美味——冬笋。农历的冬月和腊月,是采挖冬笋的时节。相较于春笋,冬笋的采挖就显得更有技术含量了。它们深藏于泥土中,很少萌发出土,要想找到它们的,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的父辈们大都是采挖冬笋的行家里手,他们通过观察竹叶的颜色来确定母竹的年龄,通过竹尖的朝向来判断竹鞭的走向。而这两个因素,决定了这棵母竹是否产笋以及笋的位置。以前每到采笋季节,父亲经常一早就扛着锄头钻进竹林,直到日暮时分才会背着沉甸甸的冬笋回家。有时我也会提着蔑篓,跟在父亲身后。父亲挖笋,我无事可做,就寻一处温暖向阳的山坡地,躺在柔软的竹叶上,看着从竹稍缝隙中漏下来的点点金光,听着风吹过竹林。挖来的冬笋,不管贵贱,绝大部分都会被售卖出去,以此来积攒些我们兄弟俩来年的学费。被收笋人挑剩的小笋、破笋,母亲则会耐心地除去杂物和笋衣,再把晾挂在灶台上方的腊肉切下一小块,与笋片一同煮制。那种腊肉的浓香和冬笋的脆爽,至今还清晰地留存于我的唇齿之间。这些年,父亲越来越老了,病痛使得他不能再经常进山挖笋了。但每到挖笋的时节,他还是会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又挖了些笋,问我是让班车给我们捎来还是我们自己回去取。

去年春天,与竹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祖父去世了,就埋在屋后山脊的竹林里。今年清明节,我去给祖父扫墓,看到祖父坟茔的周边,已经生长出许多的新笋。它们齐刷刷的立在那里,努力朝着天空的方向生长着。

竹乡人的一生,不断地享受着竹林的馈赠,最终又魂归泥土,与竹林融为一体。世事轮回间,竹林还是那片竹林,而人,却不再是那些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