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2023年第25期

发布时间:2023-08-04 信息来源:今日头条 浏览次数: 【字体:

毛泽东:怎么汇报,才能使人记忆深刻? 

一九五六年二月至四月,毛主席听取了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其中在听取完地方工业部的汇报后,毛主席说:

“有什么办法使人听了不致忘记?照这样汇报,听过去就忘记了。讲存在的问题,要举事例,把人指出来,不举事例等于无用,别人不好懂。文件重要的是要使人懂,为了使人懂,长一点也不要紧。文字方面不是要反对标语口号吗?就是要有具体形象,有人物。没有具体形象,作品就没有生命。”

“半个月来汇报都存在这个问题,这是使我强迫受训,比坐牢还厉害。坐牢脑子还自由,现在脑子也不自由,受你们指挥。只有观念形态,没有物质,要脱离实际。你们这些条条,一定是从许多具体问题的材料中得出来的,应把具体问题写清楚。”

而且,在之前听取基本建设委员会和建筑工业部汇报时,当刘秀峰谈到一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例子和采取的措施时,毛主席也曾对于报告的方式提出过指导意见:

“你这些都不写,只写骨头(指事先送给毛泽东的书面汇报)。一个工人砌砖,从四百块提高到一千二百块,要把这些肉写上嘛。每讲一个问题,总要讲例证,讲措施,然后讲结果。要发议论,要有典型,要有前后的比较。”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如何汇报,才能使人记忆深刻呢?那就是像毛主席说的那样,既要按要求把内容写完整、写准确,更要具备这样三个条件:

第一、要举事例,要有典型,要把人指出来。

反对标语口号,要有具体形象,有人物。没有具体形象,作品就没有生命。

一个工人砌砖,从四百块提高到一千二百块,要把这些肉写上嘛。

在《矛盾论》中,毛主席告诉我们:

“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

所以,看到一个人或事例,就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个组织的共性与本质。

第二、要讲措施,要发点议论,要有前后的比较。

每讲一个问题,总要讲例证,讲措施,然后讲结果。要发议论,要有典型,要有前后的比较。

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所以,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改变,汇报者应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讲清楚。

在《实践论》中,毛主席告诉我们:

“认识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是一个循环、进化与迭代的过程,我们不仅要理性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更要拿这种认识去改造世界。”

所以,有了典型人物或事例之后,一定要有对理论规律的总结与归纳。

第三、你不是在念稿子,而是在讲故事。

念稿子是什么?是主体思维,我想汇报什么。

而讲故事是什么?是围绕客体需求而进行的生动表达。

在《反对党八股》这篇文章中,毛主席就这样说过:

“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

所以,无论是讲典型人或事,还是讲经验与规律,核心是要让人听明白,让听众有获得感。汇报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促进改变!改变听众的认知,甚至是行为。

总之,以上是毛主席关于如何汇报的指导思想。他强调要具备举事例、讲措施、有典型和前后比较的条件。而汇报的目的是要使人懂,让内容有生命力。

他还提到汇报应以讲故事的方式,围绕听众需求进行生动表达。要让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共性与本质。最终,汇报应该能够引起听众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这才是一个好汇报应有的样子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