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2023年第32期
如何打造血性队伍
人多就是力量吗?
很多时候,我们泛泛地谈管理。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是建设一支有灵魂、有血性的队伍。道理很简单,你能不能干成大事,不看宣言,看队伍。宣言好做,队伍难带。
《三国演义》里,刘备路子很正——身为皇叔,宣言也不错——要恢复汉室的正统,可队伍不行,除了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张飞,其他能信任的、能用的人不是很多,最后弄了个“蜀中无良将,廖化作先锋”。再看曹操,从来不黄袍加身,声称自己就是当丞相辅佐汉献帝,但大家一看曹操手下的队伍,文臣武将齐备,这个家伙一定会取天下。这就是“不看宣言,看队伍”。
近代中国最糟糕的是什么?我们没有一支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队伍。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派出28艘军舰、1.5万人的军队,就打赢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总兵力加起来18811人。我们呢,京津冀这一带,义和团五六十万,清军十五六万。八国联军10天之内就攻陷了北京。
一到关键时刻就不顶事,这是近代以来我们麻烦灾难不断的根源。人多就是力量吗?并不是。
有远大抱负的人是少数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人最可怕:一是有信仰的书生,二是被逼上梁山的草寇。更可怕的是这两种人的结合。中国革命者就是这两种人的结合。
初创时期的红军,由于种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导致党对红军的领导有很多困难。毛泽东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提出了解决之道:必须改造队伍。毛泽东的亲弟弟毛泽覃把猪贩当土豪打,要没收猪肉给部队改善伙食。毛泽东知道后非常生气,当街严厉批评毛泽覃,甚至要动手打他。这还引发了在场等候吃猪肉的一些官兵的强烈不满。当时很多人的想法就是分光吃净。
毛泽东眼看自己拉起的这支队伍,要打家劫舍分光吃净,又滑到农民起义的历史轮回里去了,他决心一定要把队伍带出来,从这个历史轮回中解脱出来。
从毛泽东不让大家吃猪肉可以看出,当时真正觉悟的不是多数,而是少数。这是一场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引导和改造。
为什么讲古田会议使红军实现了凤凰涅槃?因为当年共产党对队伍的改造力度前所未有。如果不赋予队伍灵魂与血性,就是一支分光吃净的队伍,这样的队伍不可能获得胜利。
领导层里要有先进
古田会议让一支被别人称为草寇的队伍获取了最先进的思想。这里我给大家讲众多农民将领中的一个,韩先楚。
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电令:争取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问题。但两次登陆作战失利,海南岛作战时间推迟。毛泽东要推迟,武汉的林彪要推迟,广州的叶剑英要推迟,韩先楚的几个上级都要推迟。
但韩先楚继续发电报:大规模渡海作战条件已经成熟,可以打!仍然没人理。发到最后,军政委都不跟他连署电报了,说别一而再、再而三不与中央保持一致了。
4月10日,韩先楚说服了林彪,林彪说服了毛泽东,毛泽东电令叶剑英,中央军委下达大举强渡作战命令。4月16日,海南岛战役开始,韩先楚置个人生死和军事荣誉于度外,在没有海空军配合的情况下,冒着丧失琼州海峡的极大风险,亲率第四十军、第四十三军四个师3万关东子弟,乘坐400多艘风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跨海进击,势如破竹,并以军长身份第一个登岛。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就差了一个多月。没有韩先楚的积极主战,我们今天该怎么看海南岛?
中国共产党凭什么获得胜利?仅仅凭领袖一个人吗?这个队伍的灵魂与血性爆发出了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韩先楚这种将领,给这支队伍带来了最大的血性与灵魂。
人是靠思想站立的,队伍是靠灵魂支撑的。有两个带队伍的杰出典范:一个是成吉思汗,讲了句话“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一个是毛泽东,他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带出了什么样的队伍?是极其具有战斗力的,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我们的队伍,要在不断变革中获得胜利,用自己的灵魂与血性保证未来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