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2024年第34期
编者按:小米手机为什么成功,小米汽车哪来的底气?雷军给出的答案是,以用户为中心,听用户心声、让用户参与、赢用户信任。联想到我们当前的工作,雷军的理念和做法其实也不乏启示借鉴:第一,要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群众诉求,让群众参与进来,让群众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把群众变成“自来水”“忠实粉”。第二,不要害怕和群众打交道,不要放弃直接跟群众沟通的方式,不要为了维护“高级形象”而脱离群众,只要沟通是真诚的,“哪怕闹点儿,也不丢人”。第三,雷军的信心和底气是庞大的小米用户,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底气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只要是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挑战,认准了我们都要勇敢去做。
小米和用户一起玩
我在创办小米前曾跟一家国际手机巨头高管交流,我提了一大堆建议,口干舌燥地说了2小时,却泥牛入海,几乎毫无效果。我当时就有个想法,如果再做公司,我一定要服务好发烧友,大家一起来出主意、想办法。
让用户成为“自来水”
等到我真的创办了小米,我觉得让用户参与进来异常重要。因为用户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读懂了用户要什么,产品体验会明显上一个台阶。其实用户要的东西并不多,就是跟你交流两句,你能给一个反馈,哪怕点个赞让他看到也是好的。
过去10年间,一旦我们出现纰漏,改进慢下来,马上就会被用户骂,而且是越忠诚的用户骂得越凶。但挨骂不要紧,行动是第一位的。以前软件行业也好,硬件行业也罢,做大型工程都是召集起一帮精英关起门来做。这种办法看起来快,实际慢,因为准确性不高。群众路线则不同,看上去是笨办法,但是非常有效。不仅如此,听意见、有反馈,让用户产生了很强的参与感。一旦用户觉得产品研发有自己的贡献,产生的感情绝非一般的品牌忠诚度可以比拟,而是一种对品牌的强烈归属感。
有了参与感,才有新媒体营销。我曾经看到不少品牌在新媒体营销上花费了很大的代价,乍一看做得有声有色,但最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或者无法持久吸引用户的支持。说直白点,这就是“水军”和“自来水”的差距。“自来水”是后来才有的词汇,但很符合我们早期的想法。那时候,我们没有任何广告,也没有任何公关费用,我们能想到的就是直接面向每一个消费者,在他们中间产生口碑,把每一个用户变成小米的宣传员。
坚守新媒体阵地
我计算了一下,从2011年开始,我一共发了13000多条微博,平均每天3条,十几年间几乎每天发微博打卡。
很多人问过我同一个问题:谁在帮你运营你的微博?我的答案是,我自己,我所有的微博都是我自己发的。的确,有的企业家朋友也有自己的新媒体账号,但背后往往是公关团队在代劳。我始终觉得,如果不亲手发微博,很难真正达到倾听用户声音、跟用户交朋友的目的。我不光自己发,还号召同事们都参与。
用好新媒体,发好微博是一门精深的技术,需要对新媒体产品形态、与用户和粉丝沟通的文案技巧都有所了解,而且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言也需要有更全面的意识。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偶尔说话不妥当或者说错话在所难免,甚至有的同事还因为无意间说错话,惹上了不小的麻烦。
这样的麻烦一出现,当事人、我和公司的公关负责人就会被公众和米粉一顿痛骂。有的同事甚至因为不适应,被骂得几乎要自闭。这些年来,很多人,包括内部的同事和外部的朋友,都就这件事劝过我,他们苦口婆心地说,品牌的损失是不可衡量的,在新媒体上还是让员工闭嘴为好。这些我当然了解,但是,如果我们因为怕出错而畏惧跟用户直接沟通,放弃最高效、直接的新媒体平台,那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
在小米内部,我因为各种严重错误批评过不少同事,但从来没有因为偶然的意外失言而批评过任何人,相反,我会因为不积极跟用户进行沟通而批评人。
事实证明,那些“惹过麻烦犯过错”的同事,后来在新媒体阵地上越来越活跃,跟用户沟通的表现也越来越好,因为只要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好,用户绝不会因为我们某些同事一次两次说错话而放弃我们。所以,无论付出多大代价,我们都绝不放弃新媒体阵地,绝不放弃直接跟用户沟通的方式。
2018年以来,电商直播兴起,我提出能不能也尝试做一下。但是同事们表达了反对意见,他们说,直播就是新时代的电视购物,都是带货主播的事,作为企业家你需要维护形象,要想显得高级,还是得有点距离感。这种论调的影响力如此强大,以至于我们真的一直没有开始做直播的尝试。直到准备2020年8月的发布会时,我再也不能忍受了。我对他们说,我不相信企业家做直播、直接跟用户互动就是低端的,只有低端的做法,没有低端的互动。
结果验证了我的判断。我首次电商直播就打破了抖音平台的纪录,累计观看人数达5053万人,当天总销售额达到了2.1亿元。
放开跟“朋友”玩
很多朋友问我怎么和用户互动,作为一个“码农”,我的性格其实比较内向。面对用户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只要能和用户玩到一起,我就豁得出去。
我在公众领域中最知名的标签应该不是企业家,而是“Are you ok”。2014年,我在一场海外发布会上的几句英语寒暄,被B站用户做成了鬼畜视频,在国内大火。我刚看到时感觉有点奇怪,但很快就释然了。我跟同事说,要不我们录个视频去B站跟大家交流一下?同事们都不赞同,说这个视频过一阵就没热度了。我说,既然这个视频这么火,说明这可能是新的交流方式,我们有必要去卡了解。于是,我们制作了第一支B站视频,向年轻用户们问好,坐实了我的“歌手”身份。“Are you ok”也成了小米的一个梗,经久不衰。
后来,不少公司来交流,老问我“Are you ok”是怎么策划的。我说,真不是策划的,就是我比较豁得出去。我也能理解,人人都有点形象包袱,企业家尤其如此。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平等沟通是不可逆的趋势,和用户互动的管道越多越好,只要不带明显恶意,放轻松跟用户一起玩就好,他们的调侃其实是对你的喜爱。
更何况,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哪怕闹点儿,也不丢人。
小米汽车的底气
任何企业都会说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和用户交朋友的这些方法也没有什么惊天的秘密。小米已经在用户心目中建立起了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的口碑。他们相信,只要是小米出品,品质、价格一定是最优的。今天小米依然在成长的路上,但已经有不少消费者认同:可以不用关心价格,不用担心品质,只要小米之家有合适的产品,就可以“闭着眼睛买”。
用户的信任,是小米模式存续的基石。“闭着眼睛买”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也是我们终极的追求。有了用户的信任,环境的顺逆、利润的多寡都不重要,因为这是可以不断累积、拓展的“财富”:对小米而言,是能够赢得更多用户、更多订单;对用户而言,可以显著降低选择成本,并且可以持续获得超出预期的好产品。
2021年3月底,我宣布将人生的最后一次创业押在小米造车上。那个时候,智能汽车行业已山雨欲来风满楼。我问过自己,创业30年了,还愿不愿意押上全部的声誉,投入这样一场未知的大战?
最后让我下定决心的,是米粉的一句话:你若敢造,我就必买。小米手机有超过5亿用户,有超过950万用户拥有5件以上小米智能设备。只要有1%的小米核心圈层用户愿意购买,小米汽车就拥有很大胜算。
(雷军口述,徐洁云整理,摘自《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