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第16期

发布时间:2017-05-10 信息来源:市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               2017年 5月10日

 

博学 笃志 切问 近思

——复旦行的所得所思所感所悟

 

综调室   文明铭

 

迎着春日的暖阳,循着梦想的足迹,我终于踏入了这所儿时梦寐以求的百年学府。走进校园,看到的是历史悠久的教学楼群、梧桐环绕的林荫大道,听到的是悠悠学子的轻声诵读、国际友人的欢歌笑语,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浓浓的文化气息,感受着四周的鸟语花香,那一刻,我把心留在了那里。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短短几天的学习下来,我们都把自己视作复旦的一员,没有领导之分,没有同事之分,彼此拥有的,是一颗激荡着复旦情怀的拳拳之心。离别之际,我站在笔直幽深的校园尽头,凝望镌刻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岩,品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理解与感悟,心已放飞。

博学——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博,广也;学,习也。所谓博学,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在上海学习的课程里,无论是中央政策解读、外交政治格局,还是压力情绪管理、业务工作技巧,甚至就连充满专业术语与公式的宏观经济研判,教授和学者们都用其渊博的学识和生动的阐述彻底征服了我们。我惊奇地发现,讲经济的对党史党建知之甚深,谈政治的对文学经典信手拈来,每一堂课,都是一次知识的更新,都是一次全新的洗礼,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满是理性的光辉。博学二字,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在这个价值冲击日益激荡的社会,如果学问不通达、见识不广博,就容易左摇右晃、随波逐流,一受波动就迷乱,一受蛊惑就昏聩,导致所学不真、所辨不明。而这,也恰恰是复旦把博学放在校训首位的原因。我们在党办工作,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是肯定参不好谋、服不好务、干不好事的。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自身知识体系的匮乏。识己之短,方能奋起直追。我们要学会开放地去学习,不仅读一家文更要读百家文,不仅读今人文更要读古人文,努力完善自身,汲取每一份知识的营养。要学会执着地去学习,多学一点、学深一点,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让好学的火种燎原自己的整个世界。要学会谦虚地去学习,认真对待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潜心弥补,知己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岐而前行。须知,博学,始于勤学。

笃志——志存高远、不忘初心

笃,代表忠诚、专一。志,意为志向、志愿。所谓笃志,即坚守着志向。这次学习之余,我和复旦的部分学子打了几次篮球,在闲暇交谈时,我发现他们的眼神里都流淌着一种自信和坚定。这份坚定,源于他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集中表现在对自己的自信,对学校的自信,对未来的自信,丝毫不见当下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迷茫与失措。于是我开始思索,原因何在?当我看到复旦大学的简介之时,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复旦大学创建至今已走过112个年头,这里有着门类齐全的教育学科,有着清晰明确的办学思路,有着自强不息的传承精神,涌现了一大批为国家建设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对自我高度认知,对学校高度认同,对未来高度负责,何愁没有理想?何愁没有出路?而这也正是现在的年轻干部所缺乏的。

心有所向、行有所指。我们作为党办的干部,在党的领导下工作,唯有理想远大、心中有梦,方能保持坚强定力,始终做到心静如水。要敢树大志,将个人理想融入全市大局,在深入推进新常德新创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要量体裁衣,精准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踏踏实实、干事创业。要心无旁骛,一旦认准目标,就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想,唯有如此,当常德的各项事业迈向一个个新台阶之时,再来体味“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意境,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切问——敢于发问、谋定后动

切,急迫、紧迫的意思。问,询问、探讨的意思。所谓切问,即恳切地发问。漫步在复旦校园,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干净素雅的环境,也不是行色匆匆的人群。但见阳光明媚的清晨,光华楼前的草坪上,学子们抱着书本席地而坐,三五成群,你问我答,偶尔传来一阵恍然大悟的笑语,充满了青春与美好。那种场景,令我神往。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复旦演讲时曾说过,“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意思是说,学习要有创见,不能只学着回答问题,还要学会怎么“问”问题,因为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性思维。

当前,常德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相比于上海,我们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作为党办的干部,哪些问题是我们最迫切需要问的?我认为,要多向发展发问,围绕速度不快、结构不优、动力不足等方面多提问题,多思对策,这样才能在困难之中找到明路。要多向短板发问,瞄准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开放型经济三块短板,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多向人民发问,针对广大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重大问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更好地与常德人民一道共同致富奔小康。

近思——千思百虑、能谋善断

近,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思,想、思考。所谓近思,即联系当前问题进行思考。这次学习期间,身体一直不好的奶奶与世长辞。悲痛之际,我常常在想,在她生前为什么没有多陪陪她,为什么没能多尽尽孝。这些问题,是我曾经很少去深入思考的。以前没有经历过,不以为然;现在真正懂得了,悔之晚矣。人往往都是这样,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错过了才会懂得后悔。

同时,我便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许多事情为什么在发生前没能认真考虑?我总结,那是因为我们把注意点放在了其他地方,而忽视了真正离我们最接近的本源。比如,许多从事文字工作的人看到一篇精彩绝伦的领导改稿,有的人是赞叹、膜拜,更多的是感觉自愧不如;而真正聪明的人会认真思考领导为什么这样改以及这样改有什么好处。导致的区别就是,前部分人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而后部分人却能从中不断收获、不断提高。学而不思则罔,干其他工作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思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党办的干部,我们应该学会善于思考问题。要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将党办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围绕热点难点思考问题,牢牢抓住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有条不紊、逐一突破。要紧密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立足本职工作,深入细致思索,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复旦学子有这样一句感言,之于这所学校,我们只是沧海一粟,而它的烙印,却长相陪伴我们,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归来,不是终点,是新的开始。未来的日子里,“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将会不断指引着我们,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更高的山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