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上报信息使用价值应努力做到“四求”
谭 晓 东
信息的生命力全在于使用价值。上报信息采用率的高低是衡量信息服务水平、判断信息使用价值的一个重要尺度。要提高采用率,就要找准上级的信息需求,掌握采编的特点规律,有的放矢,科学编报。具体来讲,就是要努力做到“四求”:
一、紧急信息要求“准”。报送重大紧急信息,既是信息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在信息时代,全民都是信息员,处处都是信息点。任何地方,重大紧急事件的发生总是难免的。据中央党校一课题组实验,门户网站一条突发事件新闻5分钟以内即可以被转载5千次以上。因此,重大紧急事件是瞒不住的,报比不报要好,早报比迟报要好。作为信息人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态度,既要帮助领导认清利害关系,端正指导思想,又要坚持突出重点,不断创新办法,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优势和作用,切实加强对重大紧急突发信息的报送工作。做好紧急信息的报送工作,最核心的是要把握一个“准”字。一是要准时。做到随时发生随时报送,确保 “第一手情况”、“第一时间报送”。因事发紧急未能及时形成文字材料的,要先通过电话口头报告后再补报正式文字报告;未能准确报送详细情况的,要第一时间初报,然后根据事态进展和处理情况,做到随时续报。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紧急事件发生后,不仅要报送书面材料,还要电话报告,避免因报送平台的失误导致工作的被动。二是要准确。保证上报信息内容真实、细节准确,保证紧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由、性质、范围、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及采取的处置措施和效果等各项信息要素的真实准确,确保紧急信息传达过程中不出现随意夸大或缩小、不出现随意更改事件属性或隐瞒事实,为紧急事件的处置提供可靠的情况。对把握不准、存有异议的情况要及时上报并严格把关。三是要准备。紧急信息虽然具有突发性,但从工作层面上来讲,要及早准备,做好预防,做到紧而不慌、忙而不乱。一方面,要完善信息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加强值班备守,确保第一时间准确上报相关情况。另一方面,部分灾情、疫情、交通事故等紧急信息,事件的处置需要一定的时间。初报后,信息人员要持续跟踪事件处置过程,对于事态的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以及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后果等,及时续报,确保整个信息的上报有始有终、清晰完整。
二、常规信息要求“新”。所谓常规信息,就是指一些常规性渠道收集到的信息。例如节日、活动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春耕生产、农产品收购、防汛抗旱等带有季节性、时期性的工作动态;对中央、省委及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及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等等。对这一类信息,我们既要保持敏感,做到该报必报不漏报,也要突出特色,做到推陈出新不俗套,努力达到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的境界。一是要力求新特色。一则好的信息就应该是“没被注意到”的新东西,即便是同一个问题,也要从新的角度观察,用新的观点表现,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在采编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能就事论事,落入俗套。二是要关注新动向。有些工作动态信息要经历一个持续、长久的过程,领导很关心,我们要持续关注,及时收集反映工作的新进展、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不能一报了之,没有下文。三是要体现新成效。领导不仅关注工作的思路、举措,同样也关注成效、结果。因此,不仅要报反映过程性的信息,也要报反映成效性的信息。做信息工作,一定要逆向思维,学会换位思考,不能按部就班,要善于同中求异,这样,才能贴近采编人员的需求,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三、经验信息要求“精”。所谓经验,就是反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经验信息既来源于实践,但又高于实践。所以,撰写经验信息最关键的是要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善于总结,善于提炼,善于打磨,既要实在,又要出彩。一是主题要精准。任何一篇文章,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信息作为短文,每篇信息只能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思想必须更集中、更明确,绝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围绕领导的需求,选择最重要、最有信息价值的东西反映。二是观点要精致。一篇好的信息,标准是要引人入胜,有一定的冲击力,让人有看下去的念想。文章没有鲜明的观点,就像人只有躯干而没有灵魂。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标题、拟定观点时善于从中挖掘和锤炼,找出有新意的东西,把握事物的新特征。信息标题要做到简明、准确、具体,其中有一个技巧就是数字入题。三是文字要精练。信息的优势是“短、平、快”。信息不同于汇报材料,不能长篇大作,也不能面面俱到。信息文体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以最精当的文字,表达最主要的内容,传播最核心的观点,做到言简意赅、文约事丰。
四、建议信息要求“真”。建议类信息,顾名思义,就是帮助领导出主意、想办法之类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议信息是最能体现信息工作人员价值的渠道之一,也是上级党委部门比较关注、采用较多的信息材料之一。因为政策、措施出台后,上级党委需要听取基层的意见反映,需要掌握实际的贯彻情况,需要了解存在的问题建议,从而更好地完善决策,推动工作。 “情况、分析和建议”是这一类信息的三要素,最核心的要求是“真”:一是要反映真实情况。反映的情况要典型、真实,对事件的认识和表达要明确、肯定。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准确地收集、了解来自于基层、来自于群众、来自于社会的信息。二是要揭示事物真相。分析不能浮于表面,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深刻、准确、细致、全面,把重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揭示出来,把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查找出来。三是要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表达的观点要清晰确切,不能含糊其词。建议不但要有创见性,而且要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提出的措施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供稿:市委办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