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四卷出版发行座谈会作者代表发言摘录
(根据录音整理)
8月11日下午,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明主持召开了《愿景》四卷出版发行座谈会。会上,与会人员积极发言,畅谈对《愿景》一书的感悟。现将部分作者代表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摘录如下: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平 很有幸参加今天的座谈会,不仅因为这本书是刘明同志主编,更是因为这本书的文化含量。我个人认为,《愿景》四卷的出版发行是我市机关文化建设的一座丰碑。
讲到这里,我很自然地想到我们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知易行难,讲的人多,做的人少,要找出几个真正付诸实践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很多人说,讲穿了,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一个企业的当家人能够对企业文化建设身体力行,这个企业的文化就一定会做得好。由此我们可以说,机关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道理,主要在于领导,《愿景》四卷的出版发行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向我们再次说明了这个道理。这一切是以刘明同志为首的市委办领导班子对机关文化建设重视的结果,是市委办全体人员跟进的结果。
为什么在今天这个座谈会上我要把《愿景》和文化联系起来?除了《愿景》本身的文化价值外,还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个时代气象万千,充满着各种希望和可能,也存在太多的诱惑和陷阱。它让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和成就,也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在快速发展,生活在不断改善,然而,人们活得好像并不那么自在。内心深处,让我们眷恋、产生归属感的某些东西正在悄悄地远去;血液之中,让我们感到温馨和踏实的某些元素仿佛正在慢慢地流失。新奇的事物应接不暇,恍惚不安的情绪总是挥之不去,人们在眼花缭乱中感到单调,在热闹和喧嚣中品尝寂寞。我们究竟追求一种怎样的生活?我们究竟期待一个怎样的世界?在这个时候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只能是文化。机关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上的一切思潮也必然会在机关有所反映,也许市委办的当家人正是洞悉了这一切,于是就在机关文化上下了一番功夫,很自然就有了《愿景》及其背后的故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文化之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创造或代表着某种文化。从商也好、从文也好、从政也好,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与文化有关。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凡是能够取得卓越成就者,除了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必定在思想和人格上有其过人之处,必定在文化上有其独到的见解。他们奉献给社会的,除了具体的产品和作品外,同时还有从业过程中体现的思想、风范、睿智与激情。从《愿景》中的每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无论是署名文章、业务讲座还是调查报告、读书心得,无论是感事家书还是竞岗演讲无不如此。特别是刘明同志的《大题小论》,更是全面表达了自己在机关生涯中思想、观念、情感、愿望、思维方式的升华路径,即站在机关文化上的理性思维。给人以启迪,使人能奋进,让人可尤效。
最近我读了孙家正同志的一篇关于文化的文章,里面说:文化的结构,一般来说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认知层面,第二是情感层面,第三是伦理道德,第四是信仰价值观。这四个层面相互渗透融合,浑然一体。他认为情感层面是我们文化结构中承前启后、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当代文化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人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善良真挚的情感,逐步学会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等伦理关系,在此基础上,他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求人生的终极追求,这便涉及到信仰、价值观的问题。情感对伦理、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真诚善良的情感是伦理道德、信仰价值观的基础。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道始于情”。薄情必然寡义,通情方可达理。我以为《愿景》的策划者深谙其道,书中因而也就有了“感事家书”的内容。我因此在《愿景》中读到了薛青山的心路历程,文章中他讲述了自己的的情感历程。他是我们机关的一个园林工人,我也很熟,但是如若不是读到他的文章,我很难看到他的内心世界。我觉得通过《愿景》,他们对自己的情感的心路历程剖析得非常细腻,没有文化的力量是不能的。对于国家,文化是形象和软实力,对于一个地区或单位,文化是品牌和资源。文化的教育、启迪、陶冶、审美、愉悦的功能和作用,更多体现于间接或深远,常常发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正是如此,“感事家书”的篇章使我非常的感动。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办机关文化建设的影响下,我市的机关文化一定会让“愿景之力”扇起我们的“愿景之翼”,飞向我们的“愿景之光”。
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戴奇林 在拿到《愿景》四卷的第一时间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阅读之后感慨万千。
首先感到不容易。能够坚持长年团队学习,且有这样丰硕的成果,市直机关仅此一例。市委办作为市委的指挥参谋机关,工作忙,任务重,压力大,却仍然坚持创先争优、团队学习不放松。从03年被评为首批学习型机关、再到今年被推荐为全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市委办是做得最好的。讲最好有三个标志:一是团队学习。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团队学习。团队学习与个人学习有很大区别,其最大特点是交流与分享,一人读书,大家受益,这样才能培养共同愿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市委办通过开展业务学习、读书心得交流等主题活动搞好团队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市直机关学习的榜样。二是习惯形成。文化建设是要最终落脚在培养良好习惯上的,做一段时间容易,坚持数年很难。市委办从03年到现在,每年的学习都没有间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认真有效。读这些文章,可以看出是认认真真写的,对指导工作、提升素质有很强的指导性。这么多年坚持团队学习,打造了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干部队伍。通过坚持学习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市委办多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就是有力的证明。
其次感到很惊讶。虽然以前读过《愿景》系列的书,但这次是把四本书一起读,还要发言,读得认真一些,感受非同一般。《愿景》四卷不像有的单位编的书,翻翻目录,看看人名,略知一二,没有再细读的冲动,这四本书不一样,很多文章读后难忘,所以很惊讶。这种惊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三论概括了人生要诀。刘秘书长《大题小论》里的文章都是很好的作品。《愿景》第一卷中选了《论把握》、《论担当》、《论感恩》三论,读后我认为可以概括人生要诀:会把握、敢担当、知感恩,何愁不会成功?如果认真读这三篇文章,细细品味,牢记在心,很多人就不会犯错误、就不会没有进取心和责任心、就不会不被人喜欢而得不到支持和帮助。二是讲稿可学到很多知识。第二卷讲座的讲稿内容非常丰富,有增强艺术修养的,有学习公文写作的,有讲解文明礼仪的,还有国学方面的知识,连我的家庭教育讲稿都编进去了。这些都是可以用来丰富个人学识、提高综合素质的好教材。三是感事家书真的很感人。第四卷中的感事家书是四本书的一大亮点。有些年轻干部写不出大的理论文章,写不出深刻的调查报告,但是可以写出感人的家书。读这些感事家书很轻松,就像自家事一样,但通过不同的情感表达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我读肖朝进和郑春阶同志写给女儿的信,能感受到他们牵挂女儿在外读书的心境,欣喜、牵挂、担忧、祝福是交织在一起的。读那些写给父母的信是一面镜子,对照着我们是否孝敬父母,读那些写给妻儿的信,提醒着我们做得怎么样。
最后感到很珍贵。这套书是很值得收藏的书。读书人有两类书是喜爱并加以收藏的,一类是自己非常喜欢读的书,一类是熟悉的人写的书。这套书符合这两个特点,所以,我觉得很值得收藏,平时有空可以读读,从中汲取营养,以后老了还可以再读,回顾这段历史。人生就是这样,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在很多方面是大致相同的,但是有一个标准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是留下文字的人生,一种是没有留下文字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祝贺这套丛书上的每一个作者,感谢每一个作者。
市委党校副校长万传明 《愿景》里的文章之前零星看过,但是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这次《愿景》四卷公开出版发行,让它们形成了一个整体。看了以后,感觉这套书的确是一部展示我们常德党委办公室干部形象,反映我们常德党委办公室干部修炼状况,传授凝聚人心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秘诀的宝典。
首先,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党委中枢干部素描的形象画。党委办公室是党委的中枢,它的干部形象可以说是一个地方党的干部形象的标杆。书中六种不同类别的文稿,特别是市委办干部们所写的读书心得、感事家书等,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血肉丰满的干部形象。他们是感情真、形体活、精神亮、事事可托的家人,他们是胸怀宽、协作好、辅佐优、共事和谐的同事,他们是重责任、遵原则、守规范、做事精细的下属,他们是情况明、眼界宽、思虑深、谋划大局的参谋,他们是能把握、敢担当、知感恩、堪当大事的公仆,他们是政治硬、作风强、本领高、成事有余的干部。这是他们在我心目中的一个总体印象。这样一幅形象画,看来让人感到很舒服、很感动。
其次,它向我们提供了一幅机关干部修炼的路线图。成功的干部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干部、使很多人感到纠结的问题。现在,《愿景》四卷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干部修炼的路线图。其修炼的路径大致是:在我们积累和形成经验的同时就进行反思,使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不是在已有的经验失效时、在实践中碰壁后再进行反思。就是说,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就要进行反思。反思,不是一种直线思维,而是从个别事件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当我们形成了理性认识、找到了一般规律以后就马上去行动,再在行动中积累和总结经验。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从经验到反思、从认识到行动,再经验、再反思、再行动的过程,与我们过去哲学中所讲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过程相比更加圆润,更易于相互转换。这样一个路线图,与现在西方一些思想家所提出的,譬如库伯所提出的成人学习循环理论相比较就正好是相切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愿景》四卷可以说是机关干部进行自我修炼的教科书。
再次,它向我们传授了一份向愿景飞奔的密电码。我们说人人皆有愿景,为什么有的人能很快实现愿景,而有的人却很难、甚至不能实现愿景呢?这其中未解的密电码究竟是什么?《愿景》一书给予了我们答案。正如刘明秘书长在书中所言:“多年来,市委办始终高举创先争优的旗帜,把‘省内争先进、市内创品牌’作为共同愿景来建立、培育、践行和坚持。在它的感召与激励下,业务知识讲座、读书心得交流、专题调查研究、公开竞岗竞赛等主题活动持续不断地开展,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综合服务效能明显增强。”这就是启发我们向“愿景”飞奔的密电码。
书中的精神因子,以本人的疏才浅学肯定难以完全解读,初步领悟之后就已经感觉大有收获。最后,我想说的是,感谢《愿景》,感谢《愿景》的所有作者及其编辑人员。
供稿:市委办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