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发布时间:2018-05-14 信息来源:市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将2018年确定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主要治理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四个意识”不够强的问题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不系统、不深入,领会不深刻、不透彻。

2.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全力攻坚意识不强,工作力度不够。

3.对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不力。

4.对推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坚决,以农村区域发展代替精准扶贫。

5.对脱贫攻坚标准把握不准,或提高标准,人为吊高胃口;或降低标准,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6.脱贫计划不科学不合理,或不顾客观条件,层层加码、急躁冒进;或不愿主动作为,消极观望、拖延等待。

二、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7.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指导不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以上率下示范不到位;分管负责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方法简单、脱离实际;具体负责人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影响工作效率;乡村压力传导不到位,专干不专不稳,工作出现断层。

8.对已出台政策措施实施指导督促不够,没有实质性贯彻落实举措,政策停留在纸面上或实施效果不明显。

9.对本地本部门扶贫工作指导不够,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问题不重视、不研究、不解决,或者推诿扯皮,没有形成系统合力。

10.对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不重视。对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等工作不够重视,缺少指导、支持、关心和监督;帮扶干部不得力,对扶贫政策不熟悉、帮扶规划不切实际、敬业精神不强,存在“挂名”“走读”等问题。

11.对群众信访举报问题重视不够,对“村霸”问题处置不力,造成重复信访或者越级上访,甚至形成重大负面舆情。

三、工作措施不精准的问题

12.贫困识别不精准,优亲厚友,造成错评漏评;“回头看”工作不深入、不细致、走过场,没有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贫困退出不精准,没有坚持标准和程序,退出质量不高。

13.用行业普惠性政策代替精准扶贫政策,用部门一般性工作代替扶贫工作,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力度不够。

14.行业扶贫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到村到户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无法落实落地。

四、资金管理项目实施不规范的问题

15.扶贫资金投入与脱贫攻坚任务不匹配。

16.支持贫困地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力度不够,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实行软抵制。

17.对扶贫资金监管不力,存在截留、挪用、挤占、套取、骗取、浪费扶贫资金等问题。

18.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失职渎职,导致扶贫资金闲置滞留或造成损失。

19.未按要求建立和完善扶贫项目库,确定到村到户项目和行业扶贫项目程序不合规,项目安排不符合实际;扶贫项目安排、审批、招投标、验收等环节存在违规操作、吃拿卡要、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问题;扶贫项目后续监管和跟进不到位,导致项目资金效益未充分发挥。

20.未按规定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和公示公告制度,群众和社会不知晓,难以有效监督。

五、工作作风不扎实的问题

21.调查研究不深入实际,指导工作脱离实际,遇到问题不研究不解决。对基层干部、贫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处理不及时、敷衍了事。

22.工作落实走形式,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三走访、三签字”走过场,没有为群众排忧解难。

23.把资金集中到少数几个点上“垒大户、堆盆景”,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形象工程、路边工程。

24.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搞强迫命令、一刀切,不注重听取群众意见。

25.填表报数多、督促检查多、搭车考核多,导致基层负担过重、疲于应付。

26.宣传教育不到位,帮扶工作“大包大揽”,不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导致“等、靠、要”思想严重;简单以发钱发物代替精准扶贫工作,扶贫成果不可持续。

六、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的问题

27.考核评估不敢较真碰硬,搞一团和气,做老好人。

28.督查巡查没有坚持问题导向,蜻蜓点水、避重就轻,讲成绩多、点问题少,“口头”交换意见多、通报批评少,导致部分地区或单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

29.对行业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不及时主动报告、移送,甚至隐瞒不报、袒护包庇。

30.对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督查巡查、专项审计、财政专项检查等发现的问题,要求整改而未整改,或整改不及时、不到位。


供稿:秘书科

分享到: